close

0730  
週末,帶著家人在五裏橋上閒庭信步,別有一番天倫之樂。踏在石板橋上,女兒像出籠的小鳥,左看看右瞧瞧,似乎在尋找什麼!其實,她只是好奇,好奇這構造奇特而有序的石頭橋,好奇這承載著橋的水,還有水裏面的魚……女兒的好奇也勾起我對這座橋的遐想。

是啊,八百多個春秋了,幾經滄桑,石頭表面有點褪色了,但仍掩蓋不了她的堅實和氣魄。橋面,是由無數塊十米左右長的花崗岩石板鋪設成的,每塊石板不僅長而且闊厚,有的石板重達二十五噸,可謂堅不可摧!乃至多少日日夜夜海風海浪的洗禮仍屹立不跨。橋墩,是用長條石和方形石橫縱疊砌的,呈單邊船形、雙邊船形,像一艘艘準備揚帆起航的船隻。放眼望去,整座橋像一條“臥龍”橫亙在天地之間,又狀如長虹,為中古時代世界上最長的梁式石橋,故有“天下無橋長此橋”的美贊!我們在為如此巧奪天工的“傑作”欣喜時,也不得不由衷地讚歎前輩們的勤勞與智慧。

橋上,有稀稀疏疏的行人走過,或為觀光拍照,或為出行方便,但他們輕快的腳步踏在石板條上,讓人頓感歷史的腳步是那樣的匆忙。誰能想到,就在這地方,幾百年前是個百舸爭流、千帆竟渡的繁華港口呢?我們可以想像得到那種雲帆濟滄海的壯闊場面。時過境遷,如今這裏只能成為供人欣賞紀念的文物,這讓人感覺似乎有點“功成身退”的味道。其實不然,當代詩人郭沫若曾到此參觀,留下律詩一首:五裏橋成陸上橋,鄭藩舊邸蹤全消;英雄氣魄垂千古,勞動精神漾九霄;不信君謨真夢醋,愛看明儼偶題糕;複臺得意誰能識,開闢荊榛第一條!郭沫若的這首詩,讓我們發掘到了這座橋延綿流長、生生不息的靈氣。沿著橋,我們邊走邊尋找著歷史留下來的足跡:憩享、菩薩像、石塔、護橋將軍……走累了,坐在“泗水亭”小憩,環顧四周,橋的兩邊種滿一排排的萬年青,鬱鬱蔥蔥,像是一支訓練有素的衛士,守衛著這座曾讓人激情澎湃的古橋。樹的綠倒映在水面上,綠得讓人有點陶醉。忽然,一股夾雜著泥土味的空氣,迎面撲來,讓人心曠神怡,如同甘飴潤心田。

遠處的高樓隱約可見,遠處的汽笛聲不時傳來,這些都讓人感覺到時代的氣息。社會在發展,時代在變遷,五裏橋的“前世今生”印證了:人們的勤勞與智慧,總是能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奇跡。而五裏橋的完好呈現,似乎又在告訴著人們:當你在為生活而加快你那匆忙的腳步時,是否忙裏偷閒感受一下這來自古橋的靈氣,讓我們的生活與自然和文化更親近一點。淩亂 思念母親 流走的時光是一種幸福 一次暑假遊玩,一次難忘的記憶 わたしの教室のこだわり 染一紙墨香,訴一縷相思 各有各的精彩 那一群北極鶴 ペンダントだとしても 你的笑,匯成我的悲惘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p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